查看原文
其他

埋藏的新石器时代古水稻土揭示农业管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2016-06-21 土壤观察

导    读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领导团队认为长时间尺度水稻耕作使得稻田微生物向功能均质化演化,集中于跟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的生态功能,从而有利于增强土壤活性 和加快养分转化,提高水稻产量。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2016年6月 14日)(微信公号:scichina1950)


大量研究显示,现代集约化的农业活动显著降低了农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长期以来,由于很难获取没有人为干扰的对照样品,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其认识仍极度缺乏。

  

来自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朱永官研究员领导的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浙江桐乡罗家角古水稻土遗址采集了埋藏的新石 器时代古水稻土,以及该位点一直耕作至今的水稻土。



    浙江桐乡罗家角古水稻土样品及出土的动物遗骸和陶器残片


碳-14断代表明该埋藏水稻土为距今6000多年古水稻土。他们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学技术解析了两者之 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基因多样性的差异,阐释了长时间尺度(千年级)水稻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人为活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 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发现:


现代水稻土微生物量是埋藏古水稻土的十倍;


现代水稻土具有较高的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但功能基因多样性显著降低;


长期水稻耕作显著改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结构,增加了有机碳降解基因和氮转化相关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

 

水稻土是最古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孕育着世界50%以上的人口,中国具有长达7,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




朱永官研究员领导团队认为长时间尺度水稻耕作使得稻田微生物向功能均质化演化,集中于跟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的生态功能,从而有利于增强土壤活性 和加快养分转化,提高水稻产量。





一周热文推荐:


中国土壤安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思考


土十条有了,土壤污染就有治了?|观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护土复田,依靠人民|2016年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


一年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都有哪些成果?(内有大量数据)|报告


毒地修复要做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当从源头关注二次污染|观察



月度热文推荐


土和未来,都在脚下


南京土壤所揭示水稻土大气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机制|研究


农田污染土壤整治如何因应“土十条”?|观点


陈能场:土壤污染防治要有全局观念|观点

著名土壤学家陈怀满:“土十条”具体明确,执行会有问题吗?|观点


土壤污染与“化学定时炸弹”|科普


科学家揭示揭示施加粪便有机肥对土壤耐药发展和传播的影响|研究


医生的土壤情结(第一季)|连载


全球变化下的土壤及其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Science文章:保护土壤环境,中国在行动


观点|任继周院士:耕地农业该改变了


餐桌上的控镉


推荐丨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启示—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推动了寄生虫病防治


干货丨植物营养缺素诊断技术(精彩多图)


常外“毒地”事件,一堂生动的土壤修复课




“土壤观察”微信群2群开通,欢迎各位师友入群交流,请扫描二维码邀请加入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